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策反

關燈
策反

郗歸和郗聲在光線昏暗的書房中對視, 目光接觸的瞬間,他們清楚地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訝與不解。

郗聲不能理解,謝瑾明明已經表現得如此明顯, 郗歸為何還會對他們二人之間的夫妻情誼感到懷疑?

而郗歸則發自內心地覺得, 與北府軍三萬餘人的未來相比,與三吳之地的動蕩死傷相比, 與她想要擴充實力北伐中原的願望相比, 她與謝瑾之間的這點情分,又能算得了什麽呢?

是, 相比起桓元那不自知的傲慢,謝瑾尊重她,愛重她,他們可以平等地交換意見,他們交談辯論之時,彼此間從未有過那種面對其他人時的嚴重壁壘。

可這又如何?

即便如此, 他們之間仍舊隔著一條又一條的深闊鴻溝。

巍峨的臺城靜靜地矗立在那裏, 任誰也不能忽視掉它的身影。

謝瑾或許永遠都不能忘記他與司馬氏之間的君臣情誼,不能忘記他為人臣子的本分t,更不能忘記,陳郡謝氏是經歷了多少困難、多少努力, 才獲得了如今的地位。

而郗歸也會永遠記得郗岑的敗亡, 記得先帝的詔令是怎樣地一改再改,記得謝瑾與王平之是怎樣用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話術,徹底說服桓陽退兵西歸。

時間也許能洗刷一切。

或許郗岑這道橫亙在二人之間的舊傷疤, 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淡, 可司馬氏卻是活生生的不容忽視的存在。

它不是一個可以悼念的對象,它是切實存在的阻礙, 是與郗歸對立的選擇,是她終有一日將不得不面對的敵人。

三吳之亂不得不平,郗歸的打算,是借著這次平亂的機會,徹底將那些世族的勢力連根拔起,獲得那些分得土地的百姓的擁護,將這三郡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,讓其成為北府軍兵源和糧草的堅實保障。

倘若一切順利,那麽,最多半年,她就不得不在司馬氏皇帝面前展露出自己的鋒芒。

建康的君臣將清清楚楚地看到,一個女人,一個身為逆臣之妹的女人,是怎樣地卷土重來,像曾經的桓陽與郗岑那般,對著臺城施加難以抵擋的重壓。

到了那個時候,謝瑾又會站在哪邊?

夫妻情分,難道還能勝得過朝堂上的抉擇嗎?

她要做的事情太多,實在不想像郗聲期待的那樣,為了一段終究要破裂的關系,耗費過多的工夫。

可以上這種種分析畢竟都還未發生,郗歸嘆了口氣,看向郗聲,選擇了另外一個理由。

“伯父,昨夜兄長帶來的口諭中,除了命令北府軍出兵三吳的消息外,還有一道省刑薄稅的旨意。”

郗歸的語氣很是平靜,但神情卻有幾分譏誚。

“昨天傍晚,我剛跟溫述說了要在三吳重新分田、削減租稅的打算,到了晚間,聖諭就寫上了‘省刑薄稅’這四個字。敢問伯父,這‘薄稅’二字,是從何而來呢?難道不是謝瑾得知了我的打算,所以才預先寫上去,想要在事情發生之前,為司馬氏挽回些許顏面嗎?”

郗聲無奈地搖了搖頭,示意郗歸稍安勿躁:“天災降世,君主本就該安撫民心。歷朝歷代的規章舊事皆在史書之中,縱使有人因此得了啟發,想出省刑薄稅的法子來,也不是什麽奇事。”

“再說了,阿回,你這樣明明白白地告訴溫述,難道不就是為了讓他回臺城去傳話嗎?就算此事是謝瑾一力促成,他這樣做,不也正是遂了你的意嗎?”

郗歸沒有做聲,只深深地看了郗聲一眼,覺得今日的他,和以往很是不同。

郗聲嘆了口氣,接著說道:“自從孫志叛亂的消息傳回建康,臺城就多番暗示,要你派北府軍出兵東征,可卻一直沒有正式的旨意降下,以至於將北府軍置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,稍有不慎,便難免會落個不遜的罪名。”

“可謝瑾一回來,短短幾個時辰之內,便安排好了一切。聖諭終於到了京口,溫述也攜家小到了徐州。”

“至此,北府軍出兵的名義有了,你在三吳分田減稅的由頭和人才也有了。”

“阿回,你好生想想,謝瑾已經做了這麽多,你如何還能再騙自己,說他做這一切,都只是為了司馬氏?你為什麽就非得認為他是在保護司馬氏,而不是在保護你呢?”

郗歸不可置信地看向郗聲:“伯父,你竟然幫謝瑾說話。”

“不,阿回,我永遠都不會幫謝瑾說話。”

郗聲說這話時,頭顱微微後仰。

他用力眨了眨眼睛,逼退眼底的淚水:“我永遠都不會為他說話,阿回,我是為了你呀。”

“為了我?”郗歸在心中問了一句,終究不忍拂了郗聲的好意,是以沒有再做什麽無用的辯駁。

天黑之前,東征的將士們分作兩路,分別抵達了會稽郡和吳郡的邊境,預備著開始下一步的行動。

平心而論,三吳的戰事其實算不得太難。

北府軍的赫赫威名與煌煌戰績,早已傳遍吳地三郡,東征的將士還未到達會稽郡城,孫志叛軍中便已有人生了怯戰之心。

他們原本也不是什麽窮兇極惡的反賊,只是被吳姓世族和那些肆意抓捕良民以充樂屬的官員苦苦逼迫,百般無奈之下,才不得不揭竿而起,以求生路。

三吳的守軍閑散慣了,既缺乏嚴格的紀律,又沒有什麽出色的本領,所以孫志叛軍才能出其不意地憑著一腔悍勇接連取勝。

可若要對上在江北連戰連捷的北府軍,任誰也不能不在心裏發怵。

等到郗途率軍打了兩場勝仗,接連奪回諸暨、永興二縣後,孫志叛軍的氣焰立時沈寂了不少。

叛軍驚訝地發現,他們的教首似乎並無傳言中那般的神通,並不能保佑其信徒一如既往地所向披靡。

信仰的基座一旦松動,塌陷只是遲早的事情。

當顧信與溫述在吳郡正式主理分田之事的消息傳出後,孫志軍中大批的佃戶終於動搖。

對於這些種田為生,卻因每年都要繳納高額租稅而不得溫飽的佃戶而言,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,顯然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。

更不必說那低至什二的田稅,還有其餘諸稅減免三年的寬惠政策了。

對於這一連串富有誘惑力的新政,許多百姓將信將疑,遲遲不敢行動。

但總有人過夠了那種日日拼命、燒殺劫掠的日子。

他們原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戶,只求個一日兩餐、闔家平安,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拿起鐵刀和銳石殺人的一天。

孫志雖然信徒眾多,可卻並不能憑空變出米糧。

農戶們樸素的世界觀告訴他們,如今已是四月,若是再不插秧,恐怕會誤了一年的收成。

倘若真是這樣,來年米價必然飛漲,自家怕是又得賣兒貼婦,苦苦煎熬。

在這種擔憂的驅使下,會稽與吳郡接壤處的一個叛軍營地中,幾個大膽的佃戶一合計,竟帶著父母妻兒約好了時間,在夜裏偷偷逃跑。

孫志軍中管理散漫,根本沒有人嚴格執行點卯考勤的制度。

以至於這些人都走了好些天後,其首領竟然毫不知情。

然而,他們的離開雖未在首領那裏引起什麽後果,卻在相熟的同鄉中引發了軒然大波。

這些人等了六日,都沒有等到一絲半點關於逃人的消息,是以終於按捺不住,在吃飯時悄悄說起了此事。

自從北府軍到達三吳,叛軍接連吃了好幾場敗仗,提供給他們這些人的夥食也越來越差。

他們明明在城中搶了不少金銀糧米,可卻只能享用其中極少極少的一部分,其餘的財物糧食,都被首領裝車運走,據說是要送去給前線與北府軍作戰的將士們。

“又是這個。”一人接過破碗,看著其中稀拉拉的米湯,不由出聲抱怨,“天天吃這種東西,連肚子都填不飽,還造什麽反?”

“有的吃就不錯了,哪來的這麽多毛病?是不是不想吃了?”

負責這一片夥食的,是首領七拐八拐的遠房親戚。

聽到這話後,他兇神惡煞地吼了一句,惡狠狠地掃視一圈,直看得周遭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後,這才哼了一聲,回到鍋竈旁邊,滿滿地舀了一碗稠粥,顛顛地端去了營帳。

周遭的百姓埋頭不語,可低垂的眼底卻無不充滿憤恨。

人皆有自利之心,在物質極其缺乏的時候,不患寡而患不均,本就是人之常情。

這些百姓之所以揭竿而起,幾乎全都是因為吳地世族與官吏逼得太緊,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負擔自己的生計,只能眼睜睜看著世族奢靡度日,自己卻年年忍饑挨餓,甚至不得不走向凍餒而死的結局。

“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。”

面對這樣的場景,大多數人都會打心底裏嘆一句可憐。

可如果自己就是那個即將成為“凍死骨”的可憐人呢?

大家一樣地生於天地之間,憑什麽我就要不明不白地去死?

可以說,這種不甘心的情緒,以及百姓們對於飽暖生活的希冀,正是孫志能夠糾合如此多徒眾的關鍵所在。

然而,當叛軍攻下一座又一座縣城後,百姓們卻失望地發現,原來教首先前承諾的一切都並未實現。

原本的貪官汙吏、世族豪強,全都死的死,逃的逃,可不公卻無可阻擋地在叛軍內部蔓延了開來。

那些驕橫的將領,貪婪的道士,還有各式各樣兇狠蠻橫的裙帶親戚,無一不沖擊著這群百姓的認知。t

他們放下農具,冒著生命危險揭竿舉義,為此拖家帶口,背井離鄉,顛沛流離,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,難道就是為了換個地方受人欺壓嗎?

沒有人甘心如此,可他們卻找不到其他出路。

從加入孫志隊伍的那一刻起,他們就成為了朝廷務必剿滅的叛軍。

然而,人皆有求生之心。

即便在那些貴人們的眼中,底層百姓們的性命是如此地貧賤,可他們還是想要活著。

於是,為了保住這條“卑賤”的性命,他們只能將錯就錯,麻木地為孫志打打殺殺,根本就別無選擇。

死一般的沈默中,眾人打好了飯,各自找了地方坐下。

那清粥是如此的稀薄,以至於在陽光下泛著清亮的光。

眾人喝水般地飲完了碗中的稀粥,小心翼翼地吃掉碗底的米粒,而後抱著仍舊饑腸轆轆的肚子,無奈地躺到地上,腦中七想八想,想將註意力從肚子上轉移走。

一人指了指吳郡的方向,壓低聲音問道:“哎,你們說,吳郡那邊分田的消息,會是真的嗎?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